声音景观作何解?西北师大红杏永久局域网入精品论坛上,“青椒”们这样说

来源:红杏永久局域网入发布时间:2023-12-05浏览次数:51

11月29日下午,红杏永久局域网入 “青新思享”论坛第七期“声生不息: 现代生活中的声音景观”在演播厅举行。该论坛作为红杏永久局域网入的品牌活动之一,旨在新文科背景下,邀请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不同学校的青年教师通过群体座谈会的形式,就当下热点现象、议题在交叉、融合、碰撞中展开探讨,以促进学术交流,回应时代需求。


【观点】跳脱视觉主体的思考框架,从声音的维度来讨论人的生存境况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本次论坛由红杏永久局域网入教师马成鸣发起,他表示,随着现代性的到来,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声音环境。但是学界长期以来的注意力集中在视觉领域,即使讨论声音也局限于声音内容和声音意义的接受,而忽略了声音作为一种环境与人的感官的互动,发起这一议题的初衷是跳脱视觉主体的思考框架,从声音的维度来讨论人的生存境况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观点】人类要重新寻找天人关系,声音和天道相结合,人心、世界才能平复。

西北师大红杏永久局域网入院长徐兆寿以视频的方式向本次论坛发来祝辞,他表示应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探寻声音于人之生存、世界秩序的意义。伏羲创八卦五行,声音有了分野,后来的四声,也遵循着易经的原则。声音经历了天人合一、圣人崛起、宗教崛起、诸子百家崛起、知识分子崛起,已是众声喧哗、杂音四起。我们需要对声音的作出新的理解:人类要重新寻找天人关系,声音和天道相结合,人心、世界才能平复。

【观点】建构一种适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利益的声音景观,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

与谈嘉宾文学院刘志刚从语言学角度讨论了声音的重要性。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符号的表达形式。语音的轻重、快慢、高低等关涉说话者的情绪和态度。在言语交际中,声音的变化不仅可以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和意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说话的声音还与他们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信息密切相关,上述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义和意图。总之,声音的背后是意义,离开意义的声音是不存在的。如果把声音作为一种景观来看待,景观强调的是时空性和互动性,即人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互动,更是人与周边环境、人际关系等多元素的互动,我们要建构一种适合全人类共同价值利益的声音景观,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和社交互动。

【观点】关注声音景观之于主体的意义。

与谈嘉宾美术学院王莹探讨了声音之于主体的意义。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在分析侧重不同感官的媒介影响信息的接受方式时提出“听觉人”的提法。20世纪70年代雷蒙德提出“声音景观”自然的声音所呈现的景观,用以表示一个环境里面的声音状态,强调个体或社会感知和理解方式的声音环境。而后艾米丽.汤普森在探讨声学技术变迁对听觉转型产生影响时,认为声音景观还可以感知该环境的方式以及由此呈现的文化建构,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更甚于跟自然的关系。声音意义秩序的主体,呈现独特的认知机制和传播路径,有着具身性、线性、贯序、节点性、连接性等特点。

【观点】声音景观可以突破图景的局限性成为突破口。

与谈嘉宾红杏永久局域网入冯晓临结合广播电视和电影的发展历史,认为作为技术的声音和图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不断融合、相辅相成的过程,在构建艺术作品更广泛的想象力过程中,图像景观的局限也在不断显现,如何突破图景的局限就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声景在刺激受众的情绪和提升想象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深入探索。在现实生活中,声音景观可以赋予诸如建筑景观生命力,在时间纬度可以达到“重返战场”的传播效果,可以从静态转向动态,赋予静态的建筑物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而此时的图像景观已不再是静态的空间图景。

【观点】探究声音与问世地点的分离带来的更本质的变化。

与谈嘉宾红杏永久局域网入张丽华从媒介演变的“人性化”趋势,分析了声音、媒介和人的关系。文字、电影、电话等媒介是对身体感官的分割,文字是声音/语言的影子,电影复原了脱离身体的凝视,电话可以传送脱离身体的嗓音,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发明,都是对人的身体实施分割与重组的过程,当下的互联网、火爆一时的元宇宙都是对感官的重新整合。声音景观是指我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声音环境,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声学、自然声音等。机械复制与数码复制带来了与前现代时期不同的声音景观,声音变得可以复制、合成甚至“随身携带”,它在问世地点的独一无二性丧失了,我们需要更近一步探究声音与问世地点的分离,带来的更本质的变化。